立式長軸泵的液下深度與選型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(lián)性,涉及泵的結構設計、性能參數(shù)、運行穩(wěn)定性及材料選擇等多個維度。以下長軸泵生產(chǎn)廠家天宏泵業(yè)將從技術角度展開詳細分析。
立式長軸泵廠家_立式消防泵_中開泵廠家_湖南天宏泵業(yè)制造有限公司
天宏泵業(yè)立式長軸泵
一、液下深度對泵結構設計的影響
軸系統(tǒng)復雜度與分段設計
液下深度決定了泵軸的總長度。當液下深度超過單根軸的承載極限時,需采用分段式軸結構,通過套筒聯(lián)軸器連接葉輪軸、傳動軸和電機軸。例如,深井應用中常見的分3-5段軸設計,每段軸間需設置中間導軸承支撐,防止長軸因自重和扭矩產(chǎn)生撓曲變形。這種結構雖提高了適應性,但也增加了裝配精度要求和維護難度。
軸承配置與潤滑系統(tǒng)
液下深度增加時,導軸承數(shù)量需相應增多以分散載荷。例如,某型號泵在液下深度8米時配置了4組導軸承,而深度15米的泵可能需要6組。同時,潤滑系統(tǒng)需滿足多軸承的冷卻需求,采用0.3MPa外接清潔水循環(huán)潤滑,防止因摩擦熱導致軸承失效。
護管與揚水管布局
液下深度直接影響護管(保護軸的外套管)和揚水管的長度匹配。雙層殼體設計中,護管與揚水管間隙需控制為軸徑的1.5-2倍,以保證水流通道順暢并減少水力損失。深液下工況還需考慮護管的抗壓強度,避免液體靜壓導致變形。
二、液下深度與性能參數(shù)的關聯(lián)
揚程損失修正
液下深度每增加10米,靜壓損失約增加0.1 MPa,需在選型時對揚程進行補償計算。例如,某API標準長軸液下泵標稱揚程200米,實際應用中液下深度15米時需額外增加約1.5米揚程余量。
流量與效率變化
實驗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當液下深度超過設計值時,泵效率會因軸功率增加而下降。以300LC-25型泵為例,液下深度從5米增至10米時,效率下降約3%-5%。選型時需參考H-Q曲線,結合液下深度調整流量匹配點。
臨界轉速規(guī)避
長軸的臨界轉速與液下深度呈負相關。ANSYS仿真表明,某液下泵軸在深度12米時第一臨界轉速為1800 rpm,而深度增至18米時降至1500 rpm。選型必須確保工作轉速偏離臨界轉速15%以上,防止共振損壞。
三、運行穩(wěn)定性與材料選擇
軸強度與剛度優(yōu)化
液下深度增加導致軸的彎矩載荷呈指數(shù)增長。對Φ80mm的316L不銹鋼軸,深度10米時最大彎曲應力達85 MPa,接近材料屈服極限。此時需改用高強度合金鋼(如17-4PH)或增加軸徑,同時采用多支撐結構分散應力。
密封系統(tǒng)適應性
深液下環(huán)境對機械密封提出更高要求:
端面比壓需提高至0.5-0.7 MPa,防止高壓液體滲漏;
密封摩擦副材料優(yōu)選碳化硅-碳化鎢組合,其PV值(壓力×速度)耐受度比普通材質高3倍;
深度超過8米時建議采用雙端面密封+外沖洗系統(tǒng);
耐腐蝕與耐磨設計
海水或腐蝕性介質中,液下深度每增加5米,材料腐蝕速率提高約20%。選型時需根據(jù)介質特性選擇:
常規(guī)工況:304/316不銹鋼
強腐蝕(如脫硫漿液):雙相不銹鋼2205或哈氏合金
含固體顆粒:過流部件噴涂碳化鎢涂層。
液下深度是立式長軸泵選型的核心參數(shù),直接影響軸系設計、性能修正、材料成本和維護周期。工程實踐中需綜合應用數(shù)值模擬(如ANSYS軸系分析)、實驗數(shù)據(jù)(H-Q曲線修正)和工況經(jīng)驗,在泵效率、可靠性和經(jīng)濟性之間取得平衡。對于特殊工況(如深度>15米或介質含磨粒),建議優(yōu)先選用API 610 VS4型長軸泵,其模塊化設計可靈活適應深度變化。
立式長軸泵廠家_立式消防泵_中開泵廠家_湖南天宏泵業(yè)制造有限公司
Copyright ?湖南天宏泵業(yè)制造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0019257號-1 XML地圖
技術支持:湖南天宏泵業(yè)
掃一掃咨詢微信客服